“李政道讲座”系列报导之四:“射频鉴别”离我们有多远?
-
马延军教授(美国华盛顿大学)
-
日期:2010-05-19
-
5225
【物理科学学院周玉琴报道】“射频鉴别”,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,简称 RFID 。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,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。作为快速、实时、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和信息标准化的基础,已经被世界公认为本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,在生产、零售、物流、交通等各个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。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, RFID 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、防磁、耐高温、使用寿命长、读取距离大、标签上数据可加密、存储数据容量更大、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。由零售业巨头沃尔玛首先提出 RFID 的应用,这一倡导带领各个行业的技术革新及应用。目前各国政府、跨国公司纷纷开始研发、应用,以期在这一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。面对喊得火热的 RFID ,我国能否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? RFID 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?
6 月23 日下午3 点半 ,在中关村教学园区S301 教室,来自于美国西雅图 Impinj 公司的技术研发经理 马延军博士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个精彩的回答。 马博士报告的题目为 “CMOS 装备技术及其在“射频鉴别”中的应用”,这是“李政道讲座”的第四个报告。 马博士先简单地介绍了 CMOS(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,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 ) 的制备、应用方向和局限性,然后讲述了逻辑 CMOS 过程中的永久性存储技术。在此基础上, 马博士再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“射频鉴别”的最新进展、机会和挑战。最后, 马博士说,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电子识别码,可用于“射频鉴别”。 马博士的报告大大地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,使大家对“射频鉴别”有了较深的了解。
马延军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,1987 年在华盛顿大学(University of Washington) 获博士学位。1991-2002 年曾先后在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,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, Sharp Labs of America , Lattice Semiconductor , Internet Machines 等研究单位或公司工作。现为美国西雅图 Impinj 公司的技术研发经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