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成虎 “大器早成”的秘密

  • 李晨阳(国科大记者团)
  • 日期:2015-09-07
  • 3608

 

  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,都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集中展示他们参政议政成果的最佳时机。今年全国两会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、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成虎,分别就科技体制改革、儿童扶贫、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等问题提交了3份提案。在担任政协委员的几年里,周成虎在生态环境保护、科技应用、创新人才培养、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,提出过很多观点独到、具有现实意义的提案,尽到了作为政协委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。

    生于1964年的周成虎,算得上一位大器早成的科学家。他16岁上大学,25岁时被破格提拔为副研究员,49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周成虎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的?在院士的光环和政协委员的使命之外,周成虎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一面呢?在2015年两会期间,《国科大》采访了百忙之中的周成虎。

    30多年前,在江苏省海安县的一所中学里,16岁的周成虎面临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抉择——高考填报志愿。当时我心里没有太多的想法,但对数学特别感兴趣。周成虎回忆。但他的班主任俞广杰先生早就有想法,并替他拍了板:你哪儿也不要去,就去南京大学地理系!只怕俞老先生也未曾料到,他这一句话,促成了日后一位在地理学领域颇有作为的科学家。

    周成虎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,主要研究领域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,并涉及地貌学、水文学等传统的地理分支学科。由于他在领域内作出的突出贡献,周成虎于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出生于1964年的他,在院士队伍中显得格外年轻。近日,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访了这位大器早成的科学家。 
难忘玉泉求学岁月

    在周成虎办公室里就坐后,记者正准备发起提问,不料周成虎却先发制人,询问起记者来了:你既然是国科大的学生,那你说说,咱们国科大的学习环境怎么样啊?也许是看到了记者眼中的惊奇,周成虎微笑着解释道:我就是在中科院地理所读硕士,这么多年过去了,在玉泉路校区学习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。不管是学校的设施环境,还是学生们的学习气氛,都留给我深刻的印象。

    接下来,周成虎情不自禁地向记者描述起了国科大当年的模样:有着小巧三角形房顶的玉泉路校区礼堂是最醒目的建筑;靠近校门处有一排低矮的平房,被戏称为地震棚,学生们就在这里上课;礼堂前还没有栽上草坪,只有一个小小的篮球场,是年轻人尽情奔跑、流汗的地方……周成虎说,尽管当年学校的硬件设施稍显简陋,但校园中的学习氛围却非常浓厚,这一点,最令他怀念、眷恋。

    “那时,我们戏称研究生院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,因为这儿的英语教学非常出色。我们的英语课程丰富多样,且教学质量很高。在那个年代,学校就为我们请来了众多的外教,为数不多的中国老师也都非常优秀,其中不少来自新华社。每周的英语讲座主题多样,也办得很有水准。”“除英语外,各科的课程设置更是体现了科学院的多学科特色。各个研究所都派来最好的科研人员给我们讲课,带给我们最为前沿的科学知识与发展动态。再加上研究生院的学风相当开放,老师们又开明,都鼓励学生听一些非专业的课,扩大知识面,促进学科交叉。我当时不仅修了专业课,还特地去学了数学、系统学、文学鉴赏等课程……只要感兴趣的,什么都听。

    现如今,国科大的办学规模扩大了,学生的数量翻了几番,这是好事,但也难免造成另一种局限。周成虎说:我在玉泉路校区给学生们上过好多年的《地理信息系统导论》专业课,挺受学生欢迎。后来由于听课的人数太多,硬是被拆成了4门课。现在学生越来越多,相应地,老师的负担也会加重,单是批改作业就让人有点力不从心。老师不可能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关怀,这是一点遗憾的地方。

    中科院研究生院(国科大前身)的硕士学习,令周成虎终身难忘。正是这段短暂却充实的时光,为他日后的厚积薄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

恩师引领学术之路

    周成虎坦言,自己的成长得益于多位导师和前辈的悉心栽培。我们上学那会儿,每位导师带的学生都不多。我读硕士时,研究组里有6位老师,就只有我一个人是学生。我很幸运,虽然我的导师是汤奇成先生,但组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像导师一样教导我、关照我

    那时候北京人还得凭粮票买粮,每人每月32斤的定量供应,其中只有6斤大米,其余大多都是粗粮。这让来自江南鱼米之乡的周成虎很不习惯。为了让这个年轻的学生生活得好点,每位老师都把自己家里本就不多的细粮分给他一些。这点滴的恩情,令周成虎至今不能忘怀。

    生活上的帮助还是次要的,在周成虎眼里,更重要的是每位老师都亲自传授给他一些珍贵的知识和经验。我自从进入中国科学院,就天天跟几位老师待在一起,亲眼看着他们是怎么做研究的。这些老师都非常敬业,野外调查与观测认真细致,对室内样本测试数据处理倍加仔细,绝不放过任何一点错误。就是这种言传身教,让我对科研工作有了真切直观的了解。周成虎的英语底子很好,一些老师把他们论文的中文摘要写好后,就交给周成虎翻译成英文。我经常很自豪地开玩笑说,我们组所有的论文,第一个读者都是我!

    老师们对周成虎的熏陶是显而易见的。正是因为这些原因,到硕士毕业的那年,周成虎毫不迟疑地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。幸运的是,周成虎这次又遇到了一位大师——我国现代地图学、遥感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奠基人,一代学术泰斗陈述彭先生。作为陈先生博士研究生的开门弟子,周成虎学到了很多东西。就这样,一位又一位优秀的老师,就像传递接力棒般,把热情燃烧的科研火炬传递到周成虎手里,照亮了他未来的科研生涯。

爱好为科研增色添彩

    据熟悉他的人介绍,平日里的周成虎总是带着一抹安静的微笑,很少发火。因为他沉静好学,不爱凑热闹,他的同学、邻居们都以为他只是个低调的学霸。出人意料的是,周成虎其实有着丰富多彩的爱好。

    在他办公室的书架上,除了专业书籍外,还有大量题材各异的书籍、杂志。我什么书都看,尤其爱看人物传记。《爱因斯坦传》《巴顿将军》《乔布斯传》《宋美龄画传》《普京传》……从不同的人物身上,周成虎总能独具慧眼地看到他们的亮点。

    “我很喜欢《乔布斯传》这本书,乔布斯身上有两个特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第一是激情。激情能让生活变得精彩。没有激情的人,不管做什么都是被动的;一旦有了激情,人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很奔放。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人,因此尽管他性格乖僻、暴躁,却仍有那么多人被他的激情所召唤,愿意跟着他打拼。第二,乔布斯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。我认为这正是现代社会所欠缺的。我从小在工厂长大,过去厂里的师傅们做一个小小的螺丝都那么精细,现在工具、技术更加先进了,出厂的产品却反倒毛毛糙糙的。不知从何时起,很多人不再尽可能地做好手头的工作,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现实。而乔布斯的故事则向我们证明了,这种精益求精、追求极致的态度能创造出怎样的奇迹。我们做科研的人,尤其应该追求把事情做到极致!

    除了读书,周成虎还有一个艺术爱好。我对艺术设计很有兴趣,喜欢自己设计一些画册。因为我有这点儿技能,科学出版社还请我帮他们做过一些工作。周成虎一边笑着说,一边拿出几册精美的印刷品,一页页地翻开给记者看。那一刻他脸上洋溢的珍爱和欣喜,令人动容。

    有趣的是,周成虎还把这份爱好融入了自己的指导教学中。在他的研究组里,每名学生都有一本导师亲自设计的《时间日记》,雅致的暗红色封面上,用烫金字体写着两句有关时间的名言:时间是人们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”“有一个窃贼,它偷去了人们最宝贵的东西却从不遭到惩罚,它就是时间(拿破仑名言)。周成虎建议自己的学生每隔一段时间,就把自己在这个时间段里做的事情记录在这本《时间日记》上。我自己就一直坚持这么做。人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,要弄清楚时间都去哪儿了。尤其是现代社会,大量不必要的信息占据了人们的时间,每个人都面临时间碎片化的危机。在这种情况下,时间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

书生报国,建言献策

    除了院士这一耀眼的头衔,周成虎还有着另外一重身份——九三学社社员。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,周成虎连续多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,他在生态环境保护、科技应用、创新人才培养、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,提出了很多观点独到、具有现实意义的提案。

    谈起自己担任政协委员的初衷,周成虎说:任何一个老百姓,包括知识分子,都应该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。特别是知识分子,要用自己的所学所想、所作所为为全社会树立榜样,弘扬这种社会责任感。古人讲书生报国无他物,唯有手中笔作刀,周成虎却不无遗憾地说:现在的读书人,本应肩负起更大的责任,但现实却是,很多人连笔作刀都没有做到。

    周成虎却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,在担任政协委员的这些年里,周成虎的提案涉及从科研到民生的诸多方面。近几年来,我和另外几位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探讨最多的,就是如何让科研预算体系更为合理化。我们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其实很多,但是由于现有的经费预算体系不符合科研工作的客观规律,导致相当程度的资源浪费,科研领域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。我在地理所做过财务管理工作,对这一点体会尤其深刻。周成虎认为,科研工作具有多样性,不同的研究使用经费的方法也不一样,统一的经费预算方案无法满足各个研究领域的个性需求。此外,科研归根结底是一种高度的脑力劳动,其中最重要的不是设备仪器,而是灵活深刻的头脑。因此,科研经费的使用也应当以人为本,体现对脑力劳动者的尊重。”“我将一直关注和推动国家对科研经费体系的改革。

    周成虎的视野不仅仅局限在科研学术领域。这位细致缜密的科学家,总能从最细小的地方发现有待改善的问题。比如,他每天上下班经过的那条高速公路总是严重堵车,有一天,周成虎突然想到:如果把高度公路的收费口往北移,越过一个居民区,情况会不会缓解很多呢?想到这儿,他亲自去调查了堵车发生的位置和时间,经过一系列计算,他肯定了自己最初的设想。可能有人觉得这是一件小事,但是仔细想想,司机每踩一次刹车,就踩掉一毛钱的油费,刹车后重新启动,又会增加油耗。这不仅是种浪费,也增加了环境的负担。而我能做的,就是把这些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小事记录下来,纳入我的提案当中
   “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毕竟有限,但是身为一名知识分子,就算没有改变世界的力量,也要尽可能地改善自己,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承担起肩上的责任,不要辜负社会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期望。众所周知,九三学社的主体是具有爱国情操和报国精神的知识分子,身为九三学社一分子的周成虎,不发豪言壮语,却在点点滴滴处做着自己该做的事。

记者手记
无心插柳的秘密

    周成虎一路走来,似乎总是在搭早班车”——16岁就考入南京大学;年仅25岁就被破格提拔为副研究员,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高级研究人员;32岁他又担任了中科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,同样,是当时最年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;49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出名需趁早,在提倡效率,提倡人生规划的现代社会,大器早成的周成虎可能是最佳典范了。

    令人意外的是,周成虎却总说自己没什么想法对自己没什么要求。他甚至说:有太高的目标不是件好事儿,做事情要根据难易程度,循序渐进地来做。对抱着这种人生态度的周成虎来说,很多好事似乎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。在他的学生时代,有段时间周围很多同学都想出国,纷纷报考托福、GRE等。周成虎并不打算留学,但他常常陪同学一起背单词,还琢磨出了一套快速记单词的科学方法,结果,他的英语学习效果格外的好。

    周成虎说过这么一句话:做事情,不管你喜不喜欢,要做就要尽可能地做好。这句话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很难。在采访过不少优秀的科学家后,记者逐渐发现,做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,是诸多成功者的一大共性。无心插柳柳成荫道是无心却有心大器早成靠的不是走捷径,而只是用最的办法,用心做好该做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