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北京降下2015年的第一场雪,中国科学院大学(简称“国科大”)的莘莘学子也开始应对纷至沓来的期末考试。进入12月后,校领导们也开始奔忙于各式各样的年终会议。年末不仅是启新之际,更是约定俗成的总结之时,那么,国科大的2015年又该如何总结,未来又有何展望?近日,中国科学院副院长、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与笔者分享了国科大的2015。
1
本科教育:劝学为先 坚持初心
国科大开始招收本科生已经整整一年,然而丁校长最为关心的还是一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如何,他向记者透露:“其实,我从第一学期第一次期中考试就开始看本科生的成绩单,总体而言,第一届的孩子们学得相当不错,其中有百分之二三十是‘学霸’,我很高兴。”不过,丁校长也注意到,排在最末位的百分之十到十五左右的学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。“我更关心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同学。”丁校长谈起这部分学生,面露担忧之色,“如果说,回顾2015年本科生教学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的话,就是如何让学习掉队的人跟上去。” 因为国科大给本科生的资源是全国所有高校中绝无仅有的:院士上讲堂,小班制教学,每一个学生都有导师……“我们招收进来的孩子都非常优秀,入学前在各地方名列前茅,所以我们认为大家都应该学得很好。在招生的时候,我也是特别注意吸纳那些热爱科学,能吃苦攀登科学高峰的孩子。” 因此,在丁校长眼中,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“掉队”率并不令人满意。
“这种期望或许是因为我个人的原因,我从小为了读书吃了很多苦头,也是到了‘文革’后才重新进入大学,所以我们那个年代有机会读书的年轻人,都是玩命地努力。”说到对学生的高要求,丁校长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求学年代,“所以看到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态度不够好,我会觉得非常惋惜,因为学校提供给他这么优质的资源就等于被浪费了。” 在看完成绩单后,丁校长立即交给本科生辅导员一个任务: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谈谈,了解其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。
带着对“黄埔一期”的殷殷期望,国科大在2015年迎来了第二届本科生,丁校长并不认为对于第二届本科生要有什么不同的待遇:“当时在设计本科课程的时候,我们专门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做过调研,从世界排名前五的大学着手,详细调查了他们的课程设置、体系、难度等方面,通过多次讨论后制定了现今的培养方案。”因此,丁校长认为这套课程体系非常成熟,不需要也不应该轻易变动。“如果教育方针随意变动,说明最初的设置就有问题,而我们这套深思熟虑后的设计,是要经得起实践检验的。”丁校长强调,“我们对本科生一直主张是设置更多通识课而非专业课。因为本科阶段要对知识有框架性的了解,有一个较宽的坚实的基础。”现如今国内大学与国外相比,专业方向性的知识可能过多,这并不一定合理,本科生需要的是在知识领域中自由地探索,而非过快地定位。因此,国科大的本科培养体系着重强调了通识性,对于基础课的重视程度超过国内其他大学;同时,丁校长认为,本科应该重视人文社科艺术的熏陶,虽然目前人文社科选修课的比例也非常高,但这些课程基本都属于选修课的范畴,丁校长表示,假使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一定要有变动调整的话,也应该是“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自由,让选修课在总学分中的比例继续增加”。
2 研究生教育:课程与环境共同升级
毫无疑问,从2014年到2015年,本科生是国科大最受关注的热门议题。然而学校并没有忘记,研究生教育是国科大一直以来的核心“业务”。丁校长说,大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。教育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,一是先进的课程体系,二是良好的校园环境。而回顾2015,丁校长很满意地指出,2015年研究生教育全面实行了新的课程体系,进一步集中在二级学科的范畴。“研究生第一年在学校内的学习,应该把专业方向上所涉及的知识学深、学扎实,以后在做研究中考虑问题时才能有好的框架。” 框架设计得好,还需要优质的师资来实现它,对于研究生教学的教师队伍,丁校长提出自己的观点,那就是教师对于课程和专业领域一定要有自己的“理解”。“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师,我是不希望他们来教研究生的,研究生是要学习如何好好做研究的,那么老师应该对所研究领域非常了解,清楚目前行业内哪些是做得最好的,哪些是不过关的。一定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,敢于分析。” 对于国科大来说,很多研究生在此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,之后,他们将回到中科院各研究所参与课题项目研究,因此这一年中如何能让研究生的教学达到深入二级学科前沿、丰富学生的专业能力,是国科大2015年课程体系改革的重心。
除了课程体系,国科大给予研究生的校园环境在2015年也有新的进展,那就是雁栖湖校区的东区投入使用并逐步完善。丁校长希望,研究生在国科大学习的一年内能获得终身难忘的生活体验,包括高质量的食堂饭菜、住宿条件、文化娱乐活动、名家讲座等。从2015年3月起,雁栖湖校区绿化升级和景观建设工作全面展开。“我在8月的时候跑了几趟雁栖湖,当时很紧张,担心今年研究生入学以后还没建设好,所以我们下了死命令:如果9月9日之前不能把草地全部铺上、环境建设好,相关的领导就要负相应的责任。”丁校长回忆说。而雁栖湖校区的建设团队亦不负众望,在研究生新生开学前完成了校园的建设。9月13日,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原常务副总理李岚清莅临国科大雁栖湖校区,美丽的校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李岚清总理在参观完校区后多次表示,国科大的校园比他想象中要漂亮得多。“一个好的校园环境是无比重要的”,丁校长表示,“希望国科大学子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能感觉到宁静。”
3 办学理念与国际接轨
2015年,国科大与许多海外高校进行了合作交流,对于与国际接轨,丁校长坚持“大学应该越办越国际化”。作为导师,丁校长以前亲自带研究生时,他会安排学生去国外至少开一次会。他认为,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不同的环境与文化氛围。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这样的经历会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。而作为一校之长,他同样希望能够多创造这样的条件,让学生能够到国外的大学、研究机构去访问。同时,很多海外高校也非常愿意与国科大合作,他们看中的是中科院强大的研究所、设备、人才等资源,这是其他大学比不了的优势。
直到2015年12月,国科大仍然没有停止为大家带来振奋人心的消息:学校成立了医学院,并与怀柔政府宣布共建北京怀柔医院。消息一出,外界纷纷关注,不禁好奇医学院建设背后的规划与愿景,谈及此事,丁校长则非常坚定地表示:“医学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是最重要的,对于一所大学来说,医学院更是非常重要的角色。我们应该将很多学科交叉应用的成果运用到医学当中去。”科学是为人服务的,医学也正反映着多种学科研究的成果。世界上优秀的大学通常都会建设医学院,甚至将医学院作为第一学院来发展。比如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医学院,其体量占整个大学的一半。而在中科院系统中,有非常多的研究与医学有关。比如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发的重离子加速器就可以用来治疗肿瘤,干细胞的应用能使瘫痪的病人恢复部分行动能力,等等,这些研究有可能以后在医学史上创造奇迹,还能应用到辅助生殖、癌症早期诊断等造福大众的医疗中去。“但一直以来,都缺少一个让这些技术真正为社会服务的平台,这就是成立医学院与建设北京怀柔医院的意义所在。”丁校长一语道破天机,但他话锋一转,又提到医学院建设的另一重要意义,“要将国科大办好,必须让所有老师、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,很多需求雁栖湖校区的校医院难以满足。怀柔医院负责了APEC会议期间医疗保障工作,拥有极好的硬件。与之合作后,将其作为国科大的附属医院,我们就可以将医院的软件条件同步大幅度提升。一是可以把我们的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,二是可以请国科大医学院聘请的名医前来坐诊,以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。因此这对于双方来说,都是一个合作共赢的项目。”
对于国科大在怀柔的强势入驻,丁校长笑言2015只是一个宏伟蓝图的起点,未来,国科大还将计划在怀柔建立附属中学,将中学生的校园跟研究生、大学生的校园打通。同时,微电子学院、网络安全学院、中韩学院等新建学院的的筹划也在议程之中。“怀柔就是我们的第二基地。”丁校长满怀希望地总结道。现今,已经有十余家单位在怀柔建了分部或实验室,中科院也已经和怀柔区政府谈下了3000多亩地,用来建设诸如高能同步辐射光源、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、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大的科学装置。可以想见,未来不久,国科大雁栖湖校园的周边环境、科研机构体系会达到其他大学难以相比的规模,就好像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也辐射成一座城镇一般,国科大以怀柔为重要基地,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加成熟、更加开放、更加多元的教育实体。时至年底,各种事务让丁校长更加忙碌,但一谈起国科大的学生和建设,他却显得更加精神焕发,似乎有说不完的想法和战略。从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的建设到本科生的招收,从学校与研究所的科教融合到国际上的日益芳名远扬,国科大的2015年在过去每一年坚实的步伐上更上一层楼,它夯实了本科生教育体系,提升了研究生教学的层级,刷新了中国高校的校园建设,为未来在地域、学科和国际上的多维度融合拉开了序幕。
转自《国科大》杂志2015年第六期